• 【如何贏得奧運金牌?】


    我在台灣念到國二就移民出國了,

    我們全家移民外國之前,

    我就和台灣的其他小朋友一樣,

    通常學校是下午五點才下課,

    然後晚上還要去補習班,

    一整天待在教室裡,

    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超過八個小時,

    而這是一般正在發育成長的台灣人

    從童年一直到青少年的生活。


    移民到了美國之後,

    美國的高中是下午兩點半就下課,

    我突然覺得時間變多了,

    下午就經常去學校的籃球場打籃球,

    很快的就感受了加州的陽光生活。


    高中12年級的時候,

    有一次在午餐休息時間,

    一位同學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加入網球校隊,

    我說: “I never played tennis before.”

    (我沒有打網球的經驗耶。)

    那個同學說沒關係,教練會教,

    我就這樣加入了網球校隊。


    高中的網球校隊經歷是寶貴的經驗,

    可以學習團隊裡的合作和競爭,互相鼓勵,

    還有各種比賽經驗可以讓學生

    學習如何面對勝利和挫折,

    學習不要在比賽中「挖操!挖操!」罵髒話(1),

    當然在美國我們都是罵 Fxck!, 

    但是在訓練的過程中,

    只要有同學打球罵髒話,

    教練就會教我們 sportsmanship ,

    所以許多美國人

    從小就學習正確的運動精神。


    我的妹妹參加了羽毛球校隊,

    在美國的親戚是姑姑,姑姑有五個小孩,

    他們至少有三個都參加過校隊,

    所以我們那一代在美國的親戚和家人

    總共七個小孩,就有五個參加學校的校隊,

    包括了網球,羽毛球和籃球校隊。


    這並非我們家族特別會運動,

    而是美國的運動環境和風氣興盛,

    社區的許多公園裡

    都有籃球場,甚至有網球場,

    學生也經常會參加學校的各種校隊,

    所以在美國電影裡,

    經常會看到父母去看自己的

    小孩在運動場上的比賽,

    因為這是很平常的美國生活。


    我在美國從來沒有看過

    美國的奧運表現會牽連到政治議題,

    我從來沒看過那個新聞,

    或是哪個政論節目在檢討:

    「政府應該怎麼做,美國才能得更多獎牌」。


    美國在奧運比賽中經常有優良的表現,

    是因為制度和社區提供了優良的運動環境,

    美國人很少有“弱雞”,

    因為高中生兩點半就下課,

    不會一天超過八個小時坐在椅子上,

    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年可以獲得應有的運動機會,


    相較之下,

    共產國家經常有政府的「國手栽培計劃」,

    刻意的針對有天份的兒童訓練,(2)

    而不是思考如何提升全民的身心健康。


    而台灣近年來奧運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這是因為台灣的環境和設施進步了,

    現在在台北的河堤有許多的籃球場,網球場,

    台北市也有許多政府新建的體育館,

    而且這些年來台灣到處都有民營的健身房,

    台灣經濟起飛之後,

    自然就有更多資源可以用在運動和健身。


    泰國選手依瑟儂回想小時候的訓練過程,

    依瑟儂小時候就在俱樂部打羽毛球,(3)

    那裡的孩子都是自己主動來打羽毛球的。

    這位泰國的國手依瑟儂熱愛羽毛球,

    就像美國的選手都是因為

    熱愛運動才成為國手。


    並不追求成為「金牌強國」,

    而是著重學童的身心健康,

    有優良的成長環境,

    這才是美國經常贏得奧運金牌的原因。


    ========

    1

    中國羽球女雙狂飆「臥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ACTh-wHxQ


    2

    中國兒童體育中心的殘酷訓練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GUDc9n5IE&t=163s


    3

    泰國天才女神 依瑟儂|羽球選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qyMF9xFTs


    照片裡是戴資穎和依瑟儂,(ratchanokmay IG)

    雖然他們在這次的奧運並沒有獲得金牌,

    但是隨著台灣和泰國在經濟上和環境的進步,

    台灣和泰國將來一定會持續在奧運上有傑出的表現。


  • 加一下我們臉書的粉絲團

    不定時的收到我們最新更新的文章

    Search This Blog

    Powered by Blogger.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