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關照 】
一位網友留言:
「那些外國回來的通常都很有自信,
可是我看到的那些海龜派工作能力通常都比較差。
真心覺得台灣不需要崇洋。」
想像一下,如果是一個美國人說同樣的話, “Those came back from foreign countries usually don’t know how to do their jobs!”
馬上就會有一群人氣噗噗的說這就是美國的歧視了!
可是有些台灣人在臉書上這樣留言都不覺得自己歧視。
許多台灣平常的對話,
如果發生在美國,通常會被看成是歧視的不當言論。
可是在台灣,
大家卻都覺得是很平常的對話,沒有任何不當之處。
台灣最常見的歧視,是在外表上的批判。
例如:「一白遮三醜」。
想像一下,如果這句話翻譯成英文,
然後你在美國的工作場合公開的講三次,
你大概就會發現同事都會跟你保持3公尺以上的距離,
老闆大概就會請你另尋高就了。
其實台灣在新聞上不斷地使用歧視性的語言,
卻沒有任何人批判,
可見得歧視性的標籤是多麼的被接受。
最近新聞上的「檢舉達人蘇大媽」因為欠租金,還常常檢舉別人,就被「充滿正義感」的新聞媒體貼標籤為 「大媽」(ref 1),
形象好的中年婦人,就不會被媒體稱之為大媽,
如果這個婦女惹人厭,就可以貼標籤了?
前一陣子台北車站的大廳使用方式的議題引發爭論。
在這個粉絲頁上大家也看到了正反兩方的論點。
一位網友表示:
「在台北車站廣場休息的外勞平常工作都很辛苦,
有的工作一個月只能休息兩天,
為什麼不能有點同情心,讓他們在大廳休息呢?」
同樣的話翻譯成英文, 把情境換成在美國, 有人這樣「聲援」墨西哥移民:
”Those Mexican usually work long hours and only make minimum wage. We should let them use the train station to rest.”
在美國,就是這樣說話,墨西哥人大概也不會跟你做朋友了,
如果是政治人物這樣發言,政治生涯就馬上結束了。
因為這是 racial profiling, 是嚴重的貼標籤行為!
公開的說某個群體都是賺低薪甘苦人, 這也是嚴重的歧視言論。
想想看,
如果你在美國聽到一個美國人很「好心」的說:
「那些台灣來工作的常常都爆肝,
薪水又低,很可憐耶,
讓他們在火車站大廳休息有什麼不對?
不是每個人都有錢可以去2樓的餐廳買飲料坐著休息!」
你會覺得這個美國人很有愛心?
還是覺得他有嚴重的偏見跟歧視呢?
那種要求別人要有愛心的正義之士,
其實正義之士的「愛心」,是建立在歧視的概念上。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 她在美國離婚之後,帶著女兒回台灣,
她女兒在台灣的國小上課的第一天,
老師很好心的在班上介紹這位新同學:
「xxx同學來自單親家庭,大家要對她好一些喔。」
我朋友知道了她女兒在學校受到老師這樣的「特別關照」之後,
就帶她女兒回去美國了⋯⋯
然而,比「偏見與歧視」更糟糕的是:
用偏見與歧視把人分類,
不看事情的對錯,
只要求別人付出成本的「正義魔人」。
————————
本文的臉書分享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2215342485444941/posts/2548511505461369/
Ref 1:
電視新聞,和各大媒體報導「檢舉達人蘇大媽」:
https://news.tvbs.com.tw/local/1322756
「大媽」其實是來自中國的用語,是從「廣場舞大媽」開始的。
這張截圖是在我們的粉絲頁上,
一位媽媽受到「正義魔人」要求要有「愛心和同情心」,
這是一位媽媽的留言。
Blog 分享連結:
https://www.usa-taiwan.com/2020/06/blog-post_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