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戰爭 讀後心得

    成長戰爭 讀後心得
    我從來沒有看過一本書如此有同感.
    這是中華民國第一位數位政委唐鳳(宗漢), 她的母親寫的回憶錄,
    記錄了唐鳳小時候如何脫離中華民國教育體制的血淚.
    唐鳳有留學德國的經驗, 唐鳳的母親在書裡面提到的那些衝擊,
    外國教育的不同和文化, 尤其是對中華民國教育制度的反差,幾乎都是我看過的, 也經歷過的.
    以下是這本書裡面的截錄,
    “外國倫“ 是我的回應和感想。
    我也邀請了我的好朋友 Sean 寫下他的感想.
    Sean 的成長背景和我很像,他也是在台灣出生,他初中就去美國了. Sean 在加州政府上班. 我是在縣政府上班,我們上班的辦公室距離大概開車5分鐘, 我們有時候中午休息還會一塊吃飯。
    我和 Sean 都經歷過台灣以前的打罵教育,現在的台灣教育應該是比以前權威時代的教育好多了. 但是外國教育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 我之前就分享過一些我對東西文化上教育差異的看法.
    再強調一次,我只是分享文化上和制度上的差異,並不是指責在台灣教育界奉獻的人. 我身邊就有在台灣教育界工作的好朋友,他們都是很認真, 對教育工作很有熱誠的朋友. 我們都希望台灣的教育能夠更好.
    P.10
    截錄:
    最平實又最珍貴的教育原則 - 尊重孩子的感覺。
    外國倫: 這本書一開始沒多久,就點出了外國教育和台灣教育的文化上差距,台灣的教育比較有以上對下的權威文化, 相較之下, 歐美, 以及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德國教育, 學校的老師尊重學生的感覺。
    P. 10
    截錄:
    尊重孩子的感覺才能培養出孩子內在的自尊,有了自尊,孩子就可以抵抗外在世界的壓力, 而不是大人刻意維持一個無壓力的環境來保護孩子。
    外國倫:
    我小時候到了美國,第一天上課就感受到老師把我當平輩相待. 我也寫了一篇我的感想: 「老師沒有教我們要乖」. (註 T)
    P. 13
    截錄:
    從她帶孩子和辦學, 可看出她首重尊重孩子,大人切勿以權威摧毁孩子的意志為能事.
    其次,父母要超越升學主義,會以學校考數分數的高低標價孩子,只要親子倆皆不再為分數的奴隸,孩子成長的天地自變得無限寬廣。
    雅清教孩子所流露的等待的智慧,也非常特別. 記得學校創辦初期,我對她竟容忍一些孩子暫時不進入學習的世界,也不以為然,直到這兩年我看到孩子一個個神奇的進入學習的世界,不得不佩服雅清知道尊重孩子不同生命節奏的智慧!
    外國倫:
    美國高中就可以選課了,學生對喜歡的科目可以多選一些,對比較沒興趣的科目,可以少上一些. 例如我對化學從來就沒有興趣,這輩子其實沒有上過化學課。 但是有興趣的課程不但可以拿比較多,也可以選擇進階課程.
    Sean: 在我的那個年代高中生直接去大學是少數,大概不會超過三成,大多數的高中畢業生之前就有在打工,畢業後也許繼續打工也許去找更好的工作.也許就在之後工作的時候覺得對什麼科系有興趣或是去上大學對自己的工作或是職業規劃有幫助.畢業證書是要對自己有幫助而不是讀回來擺在牆上好看的.
    P.15
    截錄:
    台灣現在已是只有寶島,但卻缺少無畏精神。 今天大家隨想有外在的自由,內心卻依然被戒嚴時代的框框捆綁,太過順服,太多恐懼。
    外國倫:
    儒家文化喜歡講究“謙讓”, 美國文化除了強調自由,也非常注重勇敢。 美國國歌裏也歌頌美國是個勇敢的國度.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造成了美國人看到不對的事情,會勇敢地指出.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不會發生那種 “Compensate for the wrong reason!” 的事情。 (註 C)
    P.32
    截錄:
    外婆是大戶人家的少奶奶,見過不少世面,她不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 從小不讓母親纏足,長大後,還一力主張把母親送到遙遠的外地去讀書。
    外國倫:
    雖然台灣人已經不認同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台灣對女性應該要「謙讓,沒有聲音」的文化還是很強烈. 女性只要稍微強勢一點就很容易受到社會的特殊眼光.
    我也不時會聽到台灣人說美國的女性很強悍. 其實不是美國的女性強悍,他們只是比較沒有性別的框架. 美國很少有「弱女子」這樣的族群。
    P. 33
    截錄:
    以後如果你們有本領靠學問過日子,就靠學問過活,如果不行替人煮飯也得會煮啊!
    所以從小,我們就學得種菜,繡花,裁衣,煮飯⋯
    外國倫:
    台灣的高中生,可能七點多就要到學校早自習,然後一直到下午五點才下課,回到家吃的飯都已經精疲力盡了. 都還要寫功課, 太長的學校時間根本讓台灣的小孩沒有時間學習其他的技能, 一整個世代的人花了太多年,太多的時間坐在椅子上看書。 相較之下美國的高中下午兩點半就下課了, 許多美國的高中生,下課之後參加校隊,有很棒的比賽經驗和回憶,有的下課之後去打零工,高中生就已經開始有社會經驗了,就算是不打工也不打校隊,去公園和朋友溜滑板,找朋友出去玩也是對身心成長很有幫助。
    台灣這種超高學習時數,不但影響小孩子生理上的成長,真的是把許多小孩教呆了!
    P. 34
    截錄:
    不好好做比不做更壞!
    外國倫:
    看到作者的這句話, 可以感受到這位媽媽教她小孩的價值觀,似乎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概念. 可能也因此養成了唐鳳認真做事的價值觀.
    P.35
    截錄:
    我教導我的孩子們,也覺得讀書是他們自己的事,做父母的有責任提供孩子學習的環境,以及認真面對所有工作的態度.之後孩子學什麼或不學什麼,學多學少,實在是關乎個人性情和天父之子,強求不得!
    外國倫:
    深有同感,每個人成長的時間不同, 有天份的方面也不同, 什麼時候我們的學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放棄齊頭式的思維, 願意等待小孩的成長呢?
    P. 36
    截錄:
    至於識字書寫,說讀計算,對我來說,倒不是教育的重點.等到孩子可以獨立分辨是非,曉得如何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之後,他就長大啦!
    我的大兒子13歲那年結束在他母親,我這裡的教育,從那時起,海闊天空,我未再擔心過他!
    外國倫:
    我在美國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已經是社會人士才從台灣移民美國的朋友, 他第一次被 lay-off, 所以覺得心情很差, 雖然不是什麼高薪的工作,他還是難過了一個禮拜。我那個時候覺得很奇怪, 工作沒了再找就有啦,我不明白為什麼他會覺得難過. 後來我才想到,我第一次被 lay-off 但時候,我才13歲。 也就是說,我13歲的時候就已經經歷了這個從台灣來的朋友30歲才經歷的事情. 加州的高中下午兩點半就下課了,讓我有機會得到那些珍貴的打工經驗。
    P. 45
    截錄:
    教師的好壞不一定和學生的學習的好壞畫上等號。
    外國倫:
    這位媽媽真的是有很棒的思維, 好老師不代表會有分數高的學生.
    很會教學生如何考試,考高分的老師,也不見得是好老師。
    P.48
    截錄:
    不論校內,校際間,各項演講,辯論,合唱,舞蹈,球賽,我想去就去.我不再為證明什麼或討好誰要做什麼,我只是高高興興地去享受每個過程,沒想到這自在的生活態度,讓我建立自信,塑造出自己的風格,成為校園內的代表人物之一。
    外國倫:
    這一段是唐鳳的母親在描述她自己的成長過程, 可以看到這位媽媽因為自己成長的經歷,所以知道參與各項不同的活動對成長極為重要。
    P.58
    截錄:
    事後我在做事,都喜歡這種合作的創造模式.只要對參予者有信心,無限,事情都會變得很完美.因為這時候事情本身已經成為一道自動向前燙的河流,沒有誰來扛著他,也沒有誰會依賴誰.大家都來出點主意,也都伸手做點什麼,然後事情就會發生,整個過程真實而愉快。
    外國倫:
    我大學的時候曾經很天真,註冊了一個公司,找幾個大學朋友一塊做了一個網站,是一個線上的資料庫可以讓學生互相買賣課本, 那段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事情. 也讓我體會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P.60
    我考過一次落榜,覺得整個狀況好像是科舉時代消磨天下英雄的騙局,決心不入此殼!
    外國倫:
    我之前也寫過台灣的公務員制度和美國的公務員制度的比較, 我也批評台灣這種科舉制度似的公務員體質高度浪費社會資源,貼在台灣的大學常用的 Dcard 結果被學生罵爆, 這就是我看到台灣改革困難的地方,經歷了這個不合理的制度或者是正在這個制度裡面的人不願意了解外國的制度,只覺得會為自己的現狀和所在的制度辯護. 可以參考: 公司股東 vs 政府的子民。https://www.facebook.com/2215342485444941/posts/2374543039524884/
    P.70
    截錄:
    雖然熱愛自由,但對社會整體也有真切的關懷.我們相信每個生命都有他存在的目的和尊嚴,沒有什麼制度或個人,可以把別人的生命當工具,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因此我們對養兒防老或是以孩子來完成父母未竟之志的說法,不太贊同。
    外國倫:
    前一陣子公視有個電視劇 「你的孩子, 不是你的孩子」.
    很清楚的表現一些父母的控制慾. 這也是東西文化的一個不同, 西方人把下一代是當作獨立的個體, 比較會尊重小孩的選擇.
    ——— 之後這本書的作者,成為媽媽———-
    P. 80
    我們懷了老二,就立刻搬到木柵山明水秀的山莊待產。 山莊上什麼都好,我們心想,這下子可不會再有什麼環境問題了。
    沒想到算不如天算,我們高高興興地在山路上散步,居然迎面撲來一隻大狼狗,為了怕滾下山跟流產,我抱頭決定挨那一下.等到狗主人慌亂的輔助他的狗時, 就在身後的光華已經氣得臉上變色。
    外國倫:
    這也是我回到台灣最有感受的事情, 為什麼在公共場合這些狗常常沒有狗鏈, 無論是菜市場,巷口,或是河堤,常常都要擔心被狗追咬. 這種環境怎麼拼觀光? 在美國如果有狗對路人咆哮而且沒有狗鏈,民眾早就報警了!
    P. 92
    截錄:
    但是宗漢確實不喜歡上學, 他說學校很無聊,『大家都要做一樣的事⋯我討厭跟他們在一起。』
    當時我為了社會化的教育需求,還是勉強他上幼稚園,並且努力教導他欣賞別人的優點,和大家合好相處。
    現在想來,真是對不起孩子。 當時只想到教小孩子認知團體的需求,卻忽略了這個孩子特有的教育需要。 這種團體和個人需求間的衝突,直到我去德國,站在別人的土地上,才理出兩全的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從德國回來之後,我會投入辦學的原因。
    外國倫:
    作者看到了台灣現有教育制度的缺陷, 這位媽媽決定自己辦學校. 我知道要改變制度是非常困難的,許多改革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推動,改革需要時間. 我認為可以考慮讓台灣的父母有選擇權: 如果不選擇公立教育體系,政府應該退還合理的稅金, 讓一般人都能夠選擇私立學校.
    P.97
    截錄:
    我總是誠實的說,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聰明,但是我知道怎麼把孩子壓笨 — 只要在孩子提問題時, 你今笑他,不理他,叫他閉嘴,就可以把一個原本聰明的孩子變笨。 我看過很多父母這麼做,非常有效!
    外國倫:
    我在美國念完高中之後,後來上大學,有一次在家裡看洛城十八台中文電視。 剛好新聞報導關於台灣學校的事情,看到記者拍攝的鏡頭掃過一間台灣學校的教室, 我看到台灣的學生,一整個班級的小朋友穿著一樣的制服,眼神空洞, 和美國的學校裡面的學生的神情完全不同, 我一直記得電視上台灣的教室裡那個畫面. 那個時候就覺得: 天啊,台灣的學校把一整個世代的學生都教笨了!
    Sean:
    對父母來講教小孩聽話對他們來說比較好管理.只要小孩子乖乖的不吵不問東問西的父母也比較多自己的時間滑手機.
    P.102
    截錄:
    因為他的「忘性」很高,常常因為晨間檢查帶衛生紙,吃盡苦頭。
    ⋯可是,宗漢天天為了忘記帶手帕,衛生紙,外套,或是掉東西這一類的事情挨打。
    外國倫:
    我沒有讀過美國的小學,希望有念過美國讀小學的人分享一下經驗吧?
    P.104
    截錄:
    我們當時是全校最好的老師,因為他的棍子最細,我看別班的老師打人,都用很粗的藤條。
    外國倫:
    我記得我台灣念國中一年級, 二年級的時候, 老師用椅子上拆下來的木板打學生, 打人的聲音響徹走廊, 有一次下課我還聽別的班級的同學說你們班的同學是不是被打得很慘,我們都聽到了. 問題是,這種打人的教育有讓我們的學生比外國的學生聰明嗎? 而且言教不如身教, 這種打出來的教育,這些學生將來會變成講道理的人嗎? 還是會成為用權威去壓迫別人的人?
    P. 107
    截錄:
    他真的對「打」這個行為充滿恐懼和厭惡。 他覺得老師打學生,學生也打學生,真是羞恥。

    還有人威脅宗漢:「如果你不請我們去你家玩,我們就打你!」
    P.108
    截錄:
    宗漢依然不能了解, 為什麼大人要罵小孩,打小孩? 同學間要互相對罵或互毆?
    外國倫:
    我在美國認識了幾個來自韓國的移民,他們也告訴過我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曾經被學長打巴掌. 他們在跟我訴說那些經歷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受傷的心情.
    在台灣還是常常聽到許多人說中華文化很好, 可是我真心覺得中華文化裡面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台灣已經有很多外語學校了,一些家境比較好的家庭也會把他們的小孩送到這些外語學校.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一個有創意的思維: 讓公立學校聘請外籍老師呢?
    P.110
    截錄:
    宗漢原本很喜歡暢遊的,但是現在音樂課變成了「打人課」,音樂老師會拿像椅腿一樣粗的棍子打人,所以他寧願不要上課。
    外國倫:
    我記得我國中的時候,老師是用椅子拆下來的木板打學生, 學生挨打的聲音會傳到走廊的另一端。 問題是,這樣的教育會讓學生變得更聰明,變得更會唸書嗎?
    P.122
    截錄:
    我甚至認為,孩子也許根本就不應該去上學. 我說:「在24歲之前有多少孩子是關在這樣監獄一樣的學校讀書的?」
    外國人:
    我到了美國上學的第一天,印象很深刻的就是美國的高中並沒有圍牆. 只是有簡單的鐵絲網, 學校有點像一個大公園, 是一個很開放的空間. 或許我們台灣可以思考如何讓學校的空間解嚴?
    P.128
    截錄:
    因為「孩子挨點打就不上學」,在主流價值裡,實在令他們(公公和婆婆)難以接受。
    外國倫: 中國文化是否就是這種打罵的教育? 其實我在洛杉磯那邊看到美國人和墨西哥人教育小孩文化上的差距也很明顯. 在餐廳吃漢堡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墨西哥人父母責罵小孩, 可是如果美國人的小孩子不乖哭鬧,美國人父母通常會和小朋友講道理,跟他們解釋為什麼不應該在餐廳哭鬧. 美國人是一個講道理的民族,這是他們從小就養成的。
    Sean: 打小孩是對父母最輕鬆的管教方式.
    P.133
    截錄:
    你要不要把他們都帶出國算了?可能國外的教育比較適合他們?
    外國倫: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開頭,這個媽媽說:「每個小孩都不同,所以重點是聆聽,如果你想要在這本書裡面找到一個成功的養育小孩的方法,你可能會失望.」
    雖然適合每個小孩的教育不同, 但是美國的教育比台灣的教育更有人性, 更靈活, 也更適合每一個人. 美國也常常檢討自己的教育制度,也知道美國的教育制度也有僵化的問題,但是美國仍然有許多值得台灣的教育體系借鏡的地方。
    Sean: 小時候在台灣上學的經歷是台灣的教育很標準化,每個人都很一樣,像生產線上的產品,大量製造.
    P.134
    截錄:
    我就會想; 這些年來,孩子教了我們大人多少東西啊!
    外國倫:
    台灣的教學方式都是學生坐著聽,學生和老師很少有互相交流,缺乏對話, 沒有一起探討. 這樣老師怎麼知道學生在想什麼? 根本沒有回應,自己如何進步呢? 我在課堂上,看過來自台灣的留學生,他們很少發言,並不是因為他們語言能力不好,而是他們已經習慣坐著聽話,早就被台灣的教育教成安靜的學生,不會發問了。
    P.141
    截錄:
    這些大學生也是兒童研究社的社員,對孩子特別親切,宗漢幾乎立刻就喜歡上他們,他們對待宗漢,就像對待一個同輩的朋友一樣。....和他們在一起,九歲的的宗漢似乎也就忘記自己的身高和年齡了。
    外國倫:
    有研究證明,讓學生和不同年齡的人相處,對於他們的心裡成長會很有幫助。 年紀大的學生會學習如何帶領年紀小的朋友,年紀小的小孩子,也會藉由與他們大幾歲的大哥哥大姐姐相處,變得更懂事。 我在美國的時候就有發現,台灣來的留學生很不習慣和不同年齡層的人相處,他們總是只跟自己年齡層的人當朋友. 相較之下,美國人就不會這樣,
    P.146
    截錄:
    我們只管幫他把窗子打開,要不要留在那裡玩,本來就是他的權利呀!
    外國倫:
    美國的小朋友很早就開始自己做決定了, 老師會把學生當成平輩看待,所以許多事情都會用詢問的態度而不是用下命令的方式. 高中生就要決定自己的課程, 就已經自己選課了.
    P.148
    截錄:
    原本,兒童哲學班是為五年級以上的大孩子開的當時宗漢只有三年級,照理說不可以參加.可是宗漢聽了幾次兒童故事之後,老師就決定為他破例。
    外國倫:
    會覺得小學生上哲學課太早嗎?
    我在美國的時候拿過邏輯課, 課堂裡學過的邏輯思考模式影響了我的邏輯思考, 邏輯分析的概念. 台灣的小朋友是否注重於死背, 而缺乏思考的訓練呢?
    P.156
    截錄:
    我最難過的是,就是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只要熬過六年或幾年,你就可以自由了.」
    外國倫:
    這種把變態當常態的狀況,可見我們教育制度造成的扭曲! 在台灣的教育下,許多事情都不能嘗試,都不能體驗,是什麼樣的變態教育才會要求小孩子要用忍受的態度去經歷十幾年的教育呢?
    Sean: 不去做只是在壓抑,感覺是壓抑後的反彈會更大.如果相信孩子自己有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讓他們自己處理.
    P. 159
    截錄:
    他(爸爸)不斷地在信裡提到到新世界給他的新奇和反省,以及在一起.終於孩子們開始跟光華(爸爸)通信了。
    外國倫:
    我以前從美國回台灣渡假,親戚朋友都撥空帶我在台灣到處旅遊, 讓我在台灣渡假的時候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體驗到非常多台灣的文化。 我現在搬回台灣定居,每次有親朋好友從美國回台灣渡假,我也會和他們見面,他們也會跟我說許多在美國發生的事情。 例如我美國的家附近一整片的空地已經變成一整片的新蓋好的房屋和新的商場. 美國進步的很快,幸好有這些從美國回台灣度假的朋友餵我更新的資訊。 要讓小朋友有世界觀的方法很多,不一定要花大錢送小朋友出國留學, 現在網路發達,可以讓小朋友用電腦視訊的方式和外國人交朋友。
    P.162
    截錄:
    宗漢對德國產生高度的興趣,並且覺得不可思議:「這世界竟有這樣合理,豐富的地方?」
    外國倫:
    「外國倫看台灣」的價值就是拿美國的環境和台灣的環境比較, 讓我們可以反思一些我們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外國卻是不正常的. 每當我提出外國人的觀點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台灣的網友感到生氣, 會抗拒。 我提供的重點其實不是知識,也不是提供一個答案,而是提供個外國人的觀點,提供一個不同的視野。
    P.163
    截錄:
    所有的老師都靜默幾分鐘, 我問,:「這孩子可以面對世界了嗎?」
    外國倫:
    小朋友有沒有機會接觸世界的決定權其實是在父母的手裡, 所以問題應該是,我們做大人的是否作好準備讓小朋友面對世界呢?
    P.164
    截錄:
    人家出國都是高高興興,籌劃周詳,我出國時因為兒子無處可去,勉強為之。
    外國倫:
    其實許多人也是在一無所有,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選擇出國的! 所以如果你有心,不要為自己找理由,不要說只有有錢人才能夠出國. 出國最大的阻力通常都是自己沒有勇氣離開舒適圈.
    P.165
    以前總是聽人說德國人排外,可是我在德國一年實在沒有受到任何人的排擠,反而是他們怕我受委屈,特意照顧我們。
    外國倫: 我之前寫過一篇 「我們台灣才歧視,到處都歧視」, 內容是描述我在洛杉磯的之後,不但從來沒有遇過種族歧視, 反而常常發現是第一代的移民, 常常用種族對的有色眼光來看人. 我遇到的美國人大部分都是講道理,有禮貌的.
    P.173
    截錄:
    我和一位老師談到孩子做錯事時,大人的對應態度.那老師很誠懇地對我說:「孩子有錯,是應該的.我們應該感謝他犯錯,否則我們大人怎麼知道,這個孩子有什麼地方需要成人的協助呢?」
    外國倫:
    台灣這種不允許犯錯的文化,從學校養成,然後反映在職場上。
    例如台灣的員工如果犯錯,通常會受到責罵.
    美國的員工犯錯的時候,通常公司會檢討提供的訓練是否足夠, 或者是流程出了問題. 如果很明顯的是員工的錯,一般也會考量錯誤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犯的失誤.
    P.174
    截錄:
    過馬路時,所有的駕駛人都會因為孩子的一個手勢就穩穩地停下車來,讓孩子先
    行.我每每看到這些情形,就覺得台灣的孩子好可憐!
    外國倫:
    我小時候被送去美國,覺得自己好可憐,一直求媽媽帶我們回台灣,在美國工作多年之後回到台灣,才知道小時候能在美國長大有多幸福. 光是路上的交通是天大的差距了. 例如我家社區外面的馬路,非常的寬敞,路上的車也不多,幾乎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人違規,可是有一次看到有個人違規穿越馬路,所有的汽車都停下來,沒有人敢動, 一直到那位違規穿越馬路的人走到人行道上了,汽車才繼續行駛.
    我最近發現臉書上有一個粉絲頁,那位版主探討台灣和外國交通制度和現象上的落差.
    推薦大家可以參考這個有內容,值得看的: 「Leo, That Taiwanese, 理 觀點」。
    P.181
    截錄:
    讓他跟我到美國去吧! 美國的機會比較多。
    外國倫:
    這就是我在 “We send our failures to the USA” 那篇文章裡面想要表達的.
    我不斷地得到機會, 甚至不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機會都會自己上門來.
    例如我在高中的時候,只是在校園裡發呆,就有人問我要不要加入網球校隊,雖然我不會打網球,他們還是很熱情的邀請我加入,跟我說加入之後再學就可以了.
    大學的時候,NASA 的 JPL 部門的一名資深員工來我們教室詢問有沒有人要去 NASA 當實習生, 我舉個手就得到在NASA實習的機會。
    結果有一些看到我的文章的台灣人很生氣, 有一個人嘲笑的留言, “原來在美國進NASA 就跟訂一個 Pizza 一樣簡單! 美國人大概是把 NASA 當成 Pizza 了吧?”
    我原本看到一些嘲笑我的人的留言,感到很生氣.
    後來才慢慢明白在台灣,這種事情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 只有頂尖的學生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機會. 所以有一些人自然就認為我說的一些經歷像是天方夜譚。
    (那位仁兄後來還是繼續在臉書上對我酸言酸語,我只好把他封鎖了)
    P.183
    截錄:
    我要回台灣,我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長大。
    外國倫:
    我曾經連續好幾年,每年都回台灣渡假,雖然小時候在台北長大,但是我出生的地方是在南投草屯,所以我回台灣渡假的時候,也常常會回到南投草屯,會想要回故鄉是人之常情。 美國的憲法規定,必須是在美國出生的人才可以當美國總統,我覺得台灣應該有這樣的憲法; 確認台灣的總統對台灣有忠誠度。
    P.184
    截錄:
    我直直的看著兒子的眼睛說:「那樣的國家,不回去也罷!」

    「媽媽, 我在台灣時, 常常覺得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現在我到德國來讀書, 卻常常覺得同學比我成熟, 比我會處理事情。 各國的孩子沒有我聰明,他們也不比弟弟或台灣的孩子很聰明,可是他們比我有自信!」
    外國倫:
    也是深有同感, 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老師沒有教我們要乖」。( 註 T)
    P.192
    截錄:
    (曾經留德的哥哥唐鳳帶領的弟弟開始在台灣上學了)
    他發現, 從小他認知的討論和講理, 在台灣這個社會是行不通的。
    …..
    台北市的國小正在推行誠實運動, 弟弟嗤之以鼻的說:
    「真好笑, 台灣的孩子為什麼不誠實? 當然是因為誠實的代價可怕嘛!」
    外國倫:
    我經歷了美國和台灣的教育,居然也是一樣的感想,
    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But that is wrong! (註 😎
    P.194
    截錄:
    他開始懷念德國每天只上半天課的日子。
    外國倫:
    台灣的學生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真的太長了, 我看到有些台灣人又瘦又矮, 我常常覺得如果他們是在外國的環境長大,體型應該會比較好,也會比較健康.
    P.198
    截錄:
    「一個國家把教育辦好,要求每個小孩都上學,是對的,可是教育班不好,卻強迫每個學生來上學,這是不公不義的行為。」
    (這是一個留德小學生對台灣校長說的話。)
    外國倫:
    這是唐鳳還是小朋友的時候,對學長說的話.
    如果我們台灣的教育品質不好,可是納稅人付了錢,政府卻不給納稅人權力選擇公立學校以外的教育, 這是不公平的。
    P.199
    截錄:
    後來有人說校長這樣做是違法的,我完全不能同意.我覺得他才是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
    (台灣的小學校長同意唐凰兄弟兩個人孩不必來上學, 只要來參加月考)
    外國倫:
    我在台灣好像常常遇到這種狀況,如果要守法,就會對自己很不利.
    例如人行道都被商家佔據了,只好走馬路, 可是新人走在馬路上其實也是違法的.
    好幾次我要過斑馬線,明明是綠燈,車輛都不讓我, 後來我覺得在台灣綠燈走斑馬線實在太危險了,我現在都是眼觀八方,確認沒有車了就趕快過馬路,有時候紅燈過馬路還比較安全。
    P.203
    截錄:
    如果有個學校讓我們孩子自己決定要怎麼學習,我們一定比現在學得更好。
    外國倫:
    我在美國從高中一直到碩士班, 從來沒有拿過地理課,從來沒有拿過化學課. 也從來沒拿過生物課, 要是我不喜歡的,或是我覺得太難的,我就不選那些科目.
    學校給我選擇權,美國的學生可以自己選課.
    P.205
    長久的壓抑和羞辱,台灣還有多少成人能夠相信「孩子有自己學習的能力」呢?
    外國倫:
    我這個IT人, 實在是不能理解 IG, 我只會用臉書了. 小朋友打得電腦遊戲,我也學不會了. 小朋友的學習能力比我強多了.
    學校的老師或許可以試著和學生一塊學習,而不是只有「教學生」。
    P.209
    截錄:
    台北市教育局的官員也打了我們的回票:「教育是專門的事業,你們幾位媽媽沒有教育的專業背景,不要開這樣的玩笑.如果要做教育實驗,我們教育局自己會做.」 他說:「不必等局長屁事,我們這裡就不會讓你們過。」
    走出教育局大門,我們都覺得「衙門深似海」呀!
    外國倫:
    我自己本身在美國政府上班過,也有在台灣的政府上班的經驗, 政府的改革是非常困難的. 我認為,要改革台灣的公共教育制度, 有一個關鍵是應該讓人民有權利選擇是否要讓小孩上台灣的公立學校, 如果家長選擇不要上台灣的公立學校,政府就應該把用在教育上的稅金退還. 這樣才是真正人民有選擇權。
    ————
    讀後感:
    許多人都說唐鳳是天才兒童, 這就讓我想到 natural vs nurture, 也就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影響.
    如果唐鳳的母親當初沒有讓唐鳳脫離中華民國的教育制度,會有今天的唐鳳嗎?
    再換個角度想,
    如果今天台灣所有的小朋友經歷的不是中華民國的教育制度,而是唐鳳母親所提供的那種教育, 那麼我們會有多少個像唐鳳那樣有成就的天才?
    到底是還是唐鳳的母親生了一個天才?
    還是唐鳳的母親教出了一個天才?
  • 加一下我們臉書的粉絲團

    不定時的收到我們最新更新的文章

    Search This Blog

    Powered by Blogger.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