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 215號高速公路往北,
由於路途遙遠,到了中午12點左右的吃飯時間,
我說: Should we get off the freeway and take a lunch break?
(我們要不要下高速公路?
午餐時間休息一下?)
那一次我們的外包廠商,軟體公司的老闆
和我一同開車前往
車程要兩個多小時的辦公室實地考察。
路上,我們在一間速食店吃午餐休息,
當我們要走進速食店的時候,
速食店旁邊有一個流浪漢,
那位廠商老闆告訴我:
You go ahead, I'll join you shortly.
(你先進去點餐,我馬上就進來。)
我先去點餐之後找個位子坐下,
然後就看到軟體公司的老闆
和流浪漢一起走進店裡,排隊點餐,
我還記得他們抬頭看上面的 menu,
那位老闆還指著 menu 上的套餐,
一邊和流浪漢交頭接耳,
似乎問他想點哪個套餐。
他們點完餐之後,就站在櫃檯旁繼續閒聊,
幾分鐘後速食店的服務員叫了他們的號碼,
然後就看到流浪漢提了兩袋餐點,
很高興的跟老闆道謝,然後就走了。
這時候廠商的老闆才拿了自己的套餐,
走過來坐下和我一塊用餐。
我好奇的問:
Do you usually help homeless people like that?
(你平常都是這樣幫助流浪漢嗎?)
老闆只是輕描淡寫的說
他曾經有起有落,所以他感同身受。
雖然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我也早就忘了那位廠商老闆長什麼樣子,
我只依稀記得他是普通身材個中年人。
我會想到這件事,
是因為昨天看到美國的一個地方新聞說
有一個畫廊的老闆拿水管
用噴水的方式驅趕流浪漢,
因此被告上法庭,
法官判決: 懲罰店家老闆
做35個小時的社區服務。
其實,社會上有許多溫暖的事蹟,
就像那位軟體公司老闆請流浪漢吃飯,
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可是卻很少上新聞。
新聞報導通常是不尋常的事情,
並非我們日常生活所見所聞。
在美國,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幫助流浪漢,
可是這種事情從來不會上新聞,
我還記得我辦公室有兩位同事很要好,
他們總是一起去吃午餐,
有一次他們午飯後回到辦公室聊天,
其中一位, Robert 說:
“Andy just gave the homeless 20 bucks! Yet he never buy me lunch!”
(安迪竟然給流浪漢20美元,
可是他從來不請我吃午餐。)
安迪辯解說:
“No one should be picking food out of the trash can.”
(沒有人應該在垃圾桶裡找食物。)
安迪的意思是:
他當時必須幫助那位流浪漢,
他做了原本就應該做的事情。
他們兩個在辦公室經常互開玩笑,鬥嘴,
我一直記得他們那天的對話,
像安迪那樣做善事通常也不會上新聞。
我經常批評中式教育,
批評中華民國的體制,
有些台灣的讀者回應:
「那你怎麼不說說美國種族歧視啊?」
我在美國每天出門在外,
幾乎都會看到印度裔,韓裔,黑人和白人,
在餐廳一起吃飯聊天,
那天我和軟體廠商的老闆,
就是一起吃午餐,
就是一個白人,和我這位亞裔
一起吃午餐聊天,
在美國每天的多元種族融合在一起生活,
這樣的生活日常也從來不會上新聞,
可是只要有警察對非裔執法過當,
或是有亞裔被搶,
新聞就密集報導,
許多台灣的朋友就真的以為:
「白人警察經常打黑人,
亞裔經常被欺負。」
即使新聞是真的,
新聞報導是社會裡很少發生的個案,
而非社會平常真實的樣子。
另外,我們看文章的時候,
必須能夠分辨「事實」和「推測」。
舉例來說,
那位軟體廠商的老闆請流浪漢吃套餐,
這樣的事實顯而易見,
可是老闆為什麼這麼做?
評論別人的想法就是「推測」的部分。
請問廠商老闆的的想法是什麼?
1
老闆充滿同情心,
他同情流浪漢,所以請流浪漢吃飯。
2
老闆曾經落魄,所以他有同理心,
他覺得流浪漢就是他以前的自己。
3
老闆想要故意在我面前裝好人,
希望藉此可以獲得更多合同。
如果我只是一個路過的人,
看到這位老闆行善,
大概就會以為他是因為「同情」,
就會以為答案是 “1”。
其實答案是 2.
由於那天我和這位老闆一起吃飯,
聽了老闆訴說他以前的經歷,
我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
他不是同情和他“不一樣的人”,
而是看到流浪漢的時候,
他覺得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他其實是「感同身受」。
如果是聯合報的記者,
或是像聯合報那樣的新聞製造業,
他們大概就會選 “3”:
「美國人都是為了利益啦!
外國人只想利用你!」
=============
後記補充:
1
最近聯合報又散播假消息:
2
我之前揭穿聯合報的假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2215342485444941/posts/pfbid02F5JtZvPMmxH9BapcUvs7pu465RpzX1zboDm7dauRQUEBuUwKaZk9NoPvKYATrzr5l/
本文分享連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cqnF1FSNihadWhpmdTqPMAmaQf1KosKurnmEcuW47vAL1FTwcjjkCtoYXaNUsGeNl&id=10006988253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