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後回來台灣,
中共稱馬英九在中國的活動
是兩岸的「家務事」,絕不容外人插手。
對於中共國台辦的說法,
行政院長陳建仁曾經嚴正駁斥,
陳建仁強調台灣不是中共的家務事。
中文影響了許多人的價值觀,
例如中文裡的 「國家」,
國和家是混在一起的,
國家的英文是 Country。
許多人都知道 Country 也是鄉村的意思。
所以在潛意識裡,
美國人提到國家(Country) 的時候,
美國人想到的是一個地方。
而中國人提到「國家」,自然就會連結「家」。
看看這些常用詞:
父母官,子民,血濃於水⋯
可見中華文化的觀念是
「官員是父母,人民是子女」
而且同一個民族就應該有同一個政府,
就應該在一起,
在潛意識裡會覺得政府應該管教人民,
同樣的民族就應該在一起。
中華文化把國家當成是一種大家族,
由於兩岸同文同種,
當然就是「兩岸一家親」,
所以才會「連爺爺你回來了」。
有一個深綠的社團叫做:「台灣是母親」。
我認同這個社團的台獨理念,
我也支持這個社團,
但是對於「台灣是母親」的概念,
我可能無法認同。
用邏輯來看這句: 台灣是母親,
如果 「台灣 = 母親」,
那麼 「母親 = 台灣」,
請問你會叫你媽媽 「台灣」嗎?
既然母親不是台灣,
那麼台灣當然不是母親。
可見在台灣的無論藍綠,無論政治立場,
台灣人都深受國民黨
從中國帶來的中華文化影響。
西方文化裡, Country 和父母無關。
官員也不是「父母官」,
在西方國家,
官員通常被稱為 Public servents.
也就是「公共僕人」,這很合理,
因為人民付稅金養公僕,
政府的員工就應該提供服務,
這就像公寓管理員的薪水是
公寓裡的住戶付的錢,
這是一種契約精神,並非親戚關係。
文字會影響人們認知,
英文的國家是 Country,
Country 也是鄉村的意思,
所以當西方人提到 Country,
西方人想到的是一個「地方」。
可是中文的 『國家』是由
「國」和「家」這兩個字組成,
所以很自然地把 Country 和「家」混在一起了。
當台灣人因為中華文化,
而把國家當成「大家庭」的時候
就會有災難性的結果,
因為這會合理化中國的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國人會覺得台灣再度
回到中國這個大家庭是合理的,
因此他們會覺得「統一」合乎道德,
自然把「侵略台灣」合理化了。
這種用「家」來形容國家的概念,
是建立在民族主義,
在中國的觀念裡,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中華民族以外的人都是「外人」。
孫中山在1894年檀香山創立心中會
誓辭是: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所以外國人不可信,
所以英國不可能關心香港人,
中國人才能真心愛香港。
儘管英國治理期間,香港人有人權,
才有西方的法制,才有陪審團,
香港回歸中國後,連陪審團制度都沒了,
香港的法治倒退一百年!
中國人卻覺得香港回家了,民族復興了。
中國的這種「國」和「家」混淆的文化,
其實就是缺乏現代公民意識,
而是用民族,種族做情緒勒索的醬缸文化而已。
台灣的獨立自主必須建立在
人民有完整,正確的獨立認知,
所以和對岸是「一邊一國」的概念
就必須清清楚楚,不應該繼續附和
中國的“同源同種,血脈相連”的口號。
「“兩岸一家親” 總比 “兩岸一家仇” 要好。」
這樣的說法,
讓民眾覺得「親」比「仇」更好,
而忽略這句話已經預設了
「兩岸是一家」的立場,
這樣的立場其實符合
中共希望的「和平統一」:
只要你願意統一,兩岸成為「一家」,
自然就和平了,就不用怕打仗。
「“兩岸一家親” 總比 “兩岸一家仇“要好。」
是柯文哲說的,這就是他的立場。
我們應該小心審視那些用
「和平」,「一家親」的文字包裝
把台灣和中國綁在一起的陷阱。
======
本文分享連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pfbid0P2bb3NCP6ooDHruhmMUH7Wx2dQWjBKBsBCBvuMu2c4EwH9UhyMFpfxWq5PZzWg9al&id=100069882532671
後記:
柯文哲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表達了「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隨後又提出四個互相論述,他說:「『兩岸一家親』比『兩岸一家仇』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