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回到台灣


    在外國的台裔表現好,

    就是台灣之光,

    可是當他們返鄉看病,

    (僅管有付台灣的健保費用)

    就是「黃安們」。

    疫情來了,

    就覺得每個住國外的通通是病毒,

    要是在疫情期間回台灣,

    就罵他們:

    「平常住國外,疫情就回來!?」


    台灣人如果被公司

    外派去中國工作,

    如果在中國出事了,

    就被一些人嘲笑:

    「自己選擇去中國,活該倒楣,

    自尋死路,不值得同情。」


    我發現,

    許多人對「愛台灣」的概念是:

    「要為台灣付出,

    不可以使用台灣資源,

    才是愛台灣。」


    這樣的「愛台」概念對不對?

    我覺得這樣的愛台有點扭曲,

    而且有一點自我中心!


    試想一下,

    來自瑞士的葛修女,

    她32歲的時候來到台灣,

    她經常不收費給人看病,

    或是收個5元(形式上的收費),

    她行醫救人,一輩子奉獻給台灣。


    當她已經80歲,老得做不動了,

    她說:

    「謝謝台灣人願意讓我照顧,

    我真的很愛台灣。」


    葛修女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所以就回國了。

    這件事情在台灣傳為美談,


    如果瑞士人也有

    「華國集體自私主義」,

    那麼瑞士人應該會說:

    「國家養妳32年,

    妳居然跑去外國犧牲奉獻

    把一生奉獻給外國人,

    現在老了做不動了,

    就不應該回來瑞士用國家的資源!」


    可是瑞士人不會這樣想,

    因為西方人是個人主義,

    瑞士人會覺得:

    葛修女的父母把她養大,

    讓她有信仰,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她勇敢的去追求她的理想,

    她一生做她想做的事,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事蹟,

    她現在老了,

    我們很高興她可以回來安度晚年。


    不久前,我去南港的 AIT 的 town meeting.  

    AIT 處長孫曉雅女士告訴我們,

    中國武漢病毒爆發的時候,

    美國執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撤僑行動,

    美國政府盡了一切的努力,

    把在海外願意回國的美國人帶回國。


    我在台下心想:

    「這件事情真是典型的美國思維,

    就跟美國的英雄電影劇情一樣,

    每次都為了拯救ㄧ個人,

    所有的人都冒生命危險去救他,

    電影的結局總是會成功,

    但是光是用邏輯想就知道

    萬一失敗了,就是所有的人一起死。」


    而且事實證明,疫情爆發時,

    美國政府就把海外的僑胞帶回國,

    結果同時帶回了一堆武漢病毒,

    造成的疫情初期時,

    美國國內的疫情極為慘烈。


    可是沒有任何美國人

    質疑政府的做法!

    我從來沒看過任何一個美國人說:

    「阿他們自己要去外國啊,

    汐鶴啊!

    萬一他們把中國武漢病毒帶來美國

    害了我們怎麼辦?

    在外國出事了就不要回來啊!」


    我從來沒有看過哪個美國人說:

    「生病了就不要回來啊!」


    因為美國人覺得

    政府的責任就是照顧每一個國民,

    政府撤僑是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有住在外國的美國人

    在外國成功了,得獎了,

    美國人也不會說那是“美國的驕傲”。


    在西方的個人主義思維裡

    國家存在的目的是

    讓個人的夢想成真。


    相較之下,

    整天要大家「相忍為國」,

    要每個人犧牲奉獻,國家至上,

    集體主義的華國思維國家

    永遠不會是幸福的國度。


    美國經常稱讚台灣

    是亞洲的自由燈塔,

    我也聽說台灣是

    有人情味的地方。


    台灣人很喜歡分享

    「外國人來到台灣就愛上台灣。」


    如果外國人來到台灣

    是值得高興的事,

    那麼在外國奮鬥多年的

    台灣同胞回到台灣,

    應該更值得高興。


    尤其是去中國工作多年的台灣人,

    最後還是覺得台灣好,

    決定回台灣定居,

    台灣鄉親應該更歡迎他們,

    不是嗎?


  • 加一下我們臉書的粉絲團

    不定時的收到我們最新更新的文章

    Search This Blog

    Powered by Blogger.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