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談“我是台灣行人”


    外國倫:「你成立粉絲頁的緣由是什麼呢?」


    台灣行人:

    「我從台北搬回中壢,

    才發現為什麼當一個行人這麼困難。

    我甚至開了一個相簿抱怨,就叫「我不喜歡在這裡走路!」


    外國倫:

    「我剛搬回台灣的時候,

    沒多久就發現,只要離開台北,

    許多地方根本沒有人行道。」


    台灣行人:

    「沒有人行道,

    就算有也鞥滿坑滿谷的車淹沒。

    打電話給警察,

    他回我:”那裡不都這樣嗎?“」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地狹人稠(跟美國比)的台灣,卻走向了全面的車輛社會,讓車輛佔據我們所剩不多的公共空間?公部門在設計道路之初,根本沒有替行人、自行車等弱勢用路人預留空間和行動方案,所以這種「沒人權」的感受明顯,你要當步行者、通勤族,得面對氾濫的違規、人行道的缺乏、劣質的大眾運輸品質。你要嘛忍氣吞聲,

    要嘛就只好跳上車,成為駕駛。


    也就是說,成為擁車族,

    是這個國家用它不完善的建設在逼你就範。

    問題是台灣為何不是走向

    人口密度更相似的日式大眾運輸主義,

    而走向了美式的大公路私家車主義?

    而且,真的每個人都適合開車嗎?


    我的父執輩就是死於車禍。

    我一直在想,如果這個國家有提供

    另外一種移動選擇給他,

    讓他好好的搭捷運或公車,

    配合安全的步行環境,

    他是不是就能夠活下來?

    或許他就不會在那天

    騎機車經過國道底下,被紊亂的車流撞上。


    回到台北後,發現就算有人行道,

    也常常不是專屬行人的空間。


    有一次在只劃設了單側斑馬線的路口過馬路(我過的這一側不劃,是因為市政府認為行人會害車輛回堵),被警察攔下開單,她卻視而不見周遭車輛違停,還能被「不得主張不法之平等」的金鐘罩保護。


    之後我就油然而生創一個粉專的念頭,

    我想把抱怨變成改變的力量。

    我在粉專揭露台灣交通的荒謬,

    發現好多人有同樣的經驗。

    一個人的抱怨很無力,

    但一萬個人呢?

    能不能促成一些改變?」


    外國倫:

    「我用了不少時間經營我的粉絲頁,

    我也是一樣的想法,

    我希望能帶來一些改變。」


    台灣行人:

    「我的希望很卑微,但沒有變過:

    希望老死以前,

    有健全的人行道系統,

    讓我能昂首闊步在自己的國家。」


    ========

    「我是台灣行人」的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imapedestrianintaiwan

  • 加一下我們臉書的粉絲團

    不定時的收到我們最新更新的文章

    Search This Blog

    Powered by Blogger.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