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一群要飯的啊! 】
許多人看到台灣和美國有「姐妹市」,
就以為美國和台灣的市政府概念是一樣的。
也以為美國的 County 就是台灣的「縣」概念。
其實不是!
一旦理解美國的「市」和「縣」的概念
和台灣的不同,
就會明白中華民國的政府架構
有權責不分的問題了。
美國的「市」是建立在「商業」的概念。
美國的「縣」是建立在「土地」的概念。
美國的市政府的稅收來源是: sales tax.
如果去超級市場買菜,
或是在當地的購物中心買東西,
大約要付10%的稅金給市政府。
市政府會希望推廣商業,
鼓勵當地興建購物中心,或是百貨公司,
就可以增加市政府的稅收。
美國的縣政府稅收來源是: property tax.
擁有房地產的人,
每年都要繳房地產稅給縣政府。(1)
縣政府會希望維持當地的優良環境,
才能維持好的房地產稅收。
所以美國的「市」和「縣」
也被稱為地方政府,
並非只有管轄範圍大小不同,
而是功能不同。
市和縣的稅收和人事的聘用都是自己決定。
而中華民國制度下的地方政府,
則比較像是中央政府的延伸,
因為中華民國的地方的稅收經過中央轉一手,
甚至地方政府的員工都是中央派遣的。
在地方選舉的時候,
也可以看到美國和台灣的差異:
美國的選舉看板非常的無聊,
通常就是人名再加上他要競選的職位,
例如: “John for Mayor 2022”
不會有什麼「愛情摩天輪」
這種聳動的政見,
因為美國的地方建設稅收來自地方,
政府要做什麼特殊的建設,
人民自然會想:
做這個東西要花我們多少錢?
投資效益是如何?
台灣的選舉看板通常是這樣:
「xxx委員成功爭取學舍新建工程。」
「000縣長實現搭乘捷運半價。」
基本上都在說他多麼會跟中央要錢,
因為台灣的財政來自中央,
不論是縣長,市長
都是想盡辦法向中央爭取預算編列,
在中華民國的體制裡,
大家就是想辦法從「國庫」中分一杯羹。
所以中華民國體制的地方政府
有點像是中國古代帝制下的「諸侯」,
封官分地的概念,
權力是中央給與的,
現在人民有地方選舉了,
然而稅收仍然是上交中央,
再由中央發給地方。
分析一個制度的設計,
要思考這個設計當初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美國的市政府是建立在鼓勵經濟發展,
縣政府則是土地規劃,
那麼台灣的地方政府呢?
在中央集權的制度下,
地方政府就是要跟中央的關係好,
才要得到錢,
這個制度的設計是為了
讓中央可以監控地方,
是為了鞏固中央的政權。
中華民國是一個大政府,
中央集權的制度,
讓地方的預算都必須經由中央放款,
經費(權利)是掌握在中央的手裡,
造成權責不分的問題,
所以馬英九市長曾經在電視上抱怨:
「中央(扁政府)不給錢,
我這個台北市長沒辦法做事啊!」
韓國瑜市長也曾經在電視上抱怨:
「中央(蔡政府)不給錢,
我這個高雄市長能做的有限啦!」
當然他們會這麼說是政治宣傳,
是為了選票,
但是也顯示了中央集權造成的問題,
讓地方首長可以推卸責任。
而美國的市政府經費來自銷售稅,
縣政府經費來自房地產稅金,
這些稅收都是直接交給地方政府,
所以從來沒有美國市長會
「牽拖中央,推卸責任。」
這是因為制度,
不是因為美國的政治人物比較有良心。
所以韓國瑜才會說:
「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為地方政府是屬於中央政府的,
不是屬於地方人民的啊!
看到這裡,又有讀者要說:
「反正外國倫總是說美國好棒棒!」
「幹嘛學美國,我們有自己的方法!」
「講的好像我們台灣的縣市長
都是一群要飯的!」
這個蔣家從中國帶來台灣的制度,
地方官本來就是一群要飯的啊!
不然咧?
=========
1.
包租公是好人
https://www.facebook.com/2215342485444941/posts/2696595773986274/
推薦您參考這篇:
台灣的各縣市政府為什麼不熱衷招商?
作者: Yi-Jing Lin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Yi-Jing%20Lin%20%E5%8F%B0%E7%81%A3%E7%9A%84%E5%90%84%E7%B8%A3%E5%B8%82%E6%94%BF%E5%BA%9C%E7%82%BA%E4%BB%80%E9%BA%BC%E4%B8%8D%E7%86%B1%E8%A1%B7%E6%8B%9B%E5%95%86&epa=SEARCH_BOX
Blog shar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