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級的英文 】

    【 高級的英文 】


    「原來是美國回來的,很優秀,很優秀!」房東太太笑著對我說。


    我看到客廳的裝潢有很棒的電視櫃,地磚和牆壁都像是全新裝潢,
    陽台在客廳旁邊,採光也不錯,還蠻心動的。
    我知道房東是在套交情,說好話。
    不過房東太太的這句客氣話:「你美國回來的,很優秀!」
    她真的是說出了我回到台灣才知道的觀念。


    我剛回到台灣的時候,
    美國的好兄弟告訴我要用交友軟體。
    好幾次和他聊天,
    他總是劈頭就問: 「你註冊了沒呀? 」


    後來我就註冊了交友軟體。
    因為我也不想有一個「美國人」的標籤,
    所以就覺得: 最好不要一開始就說我是剛從美國回來的。


    我還記得第一次搭上線的對話是這樣:
    交友軟體另一端的美妹: 「你是做什麼工作呢?」
    我説: 「我現在沒上班耶。」
    美妹: 「那你住家裡嗎?」
    我說: 「我就自己一個人租一個套房啊。」
    美妹:「那你有車嗎?」
    我說: 「沒有耶。 那妳是做什麼工作呢?」
    她沒回應,我就開始解釋。
    我說: 「我因為回台灣定居,才剛把在美國的車賣掉了。」
    (訊息無法傳送)
    我說: 「我才剛回台灣,想至少玩個半年,到處旅遊,再看看要不要找工作。」
    (訊息無法傳送)


    台灣的網路好像不太穩定 。
    (尤其是網路上的美妹知道我沒工作,沒車沒房之後, 
    網路就很容易變得不穩定)。


    所以第二次線上配對成功,我就開門見山自我介紹。
    我說: 「Hello, 我是 xxx, 兩個月前剛從美國搬回來。
    我是13歲才離開台灣的,中文, 台語都會說。」
    美妹: 「你為什麼要說你是美國回來的?」
    我說: 「喔,我只是主動自我介紹啊⋯⋯」
    美妹: 「可是你為什麼要提到你是從美國回來的?」
    我說: 「沒有特別原因啊,我的大部分人生都是在美國。  小時候就被媽媽帶去美國了。」
    美妹: 「可是你為什麼不說其他的事情,卻特別強調你是從美國回來的?」
    雖然覺得這位網友好像有點尖銳, 但是我還是試著解釋,
    我說:「我並沒有特別強調啦,只是簡單地自我介紹。」
    美妹: 「你就是覺得你美國回來了就高人一等,所以才會想特別強調吧? 
    我最討厭這種去過外國,就覺得自己了不起的 ABC 了。」
    我說: 「呃⋯ 其實我從小就在洛杉磯長大, 美國並不是像許多人想像的滿街都是白人, 洛杉磯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移民人口比當地人還多, 
    從小身邊的朋友就有來自各國的人,
    我們也從來不會覺得來自哪個國家就會比較高級,
    因為大家都不一樣, 所以就不會覺得有高低的分別,
    因為我們已經習慣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交朋友。」
    美妹: 「你就是覺得你會講英文就比較厲害吧? 
    台灣很多女生喜歡那種外國回來的,
    女生有這種想法根本就是貶低自己!」


    為了讓我優良的基因得以延續的神聖使命,
    我繼續解釋;
    我說: 「美國回來的真的不會比較好啦,
    我很喜歡台灣這樣子很熱鬧,尤其有許多的美食。  
    你平常週末都做些什麼活動呢?」
    美妹: 「你覺得台灣各方面都沒有你們外國高級吧? 
    不然你也不會一開始就強調你是美國回來的⋯」
    感覺我好像還會繼續挨罵,我就直接把軟體刪除了。


    剛回到台灣,我就經歷了幾次這樣的震撼教育之後,
    我很快的就感受到在台灣的一些觀念:
    「語言是有高低之分的: 英文比較高級,台語比較低級。」
    「移民是有高低之分的: 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叫做移工, 來自歐美的才可以叫做外國人。」


    這樣的觀念也很容易驗證。
    例如台灣電視新聞記者就會說: 「xxx 秀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我從來沒聽過那個人說:「 秀流利的廣東話。」
    也沒聽過:「秀流利的韓文。」
    在台灣,英文才可以「秀」!


    至於「台語比較低級」這樣的觀念,很多台灣人可能不服氣。
    或許很多人認為「看不起講台語的」已經是上一代的事情了,現在並沒有這樣。
    但是我一個朋友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我覺得他說的很對。
    他說: 「你有沒有注意到有時候幾個男人聚在一起聊天, 
    搏感情,講台語的時候, 
    如果有一個女生朋友走過來,加入男生一起聊天,
    這時候男生就會自動改說華語?
    為什麼有女生加入,大家就不再說台語,改說華語?
    這是因為台灣人的內心深處覺得台語就是比較粗魯,
    所以有女生在的時候,大家就說華語。」


    我覺得他說的是事實!


    至於移民有高低之分的概念,也很容易證明。
    例如我剛回到台灣的時候,有一陣子在上班,
    我覺得我是外國回來的勞工,所以簡稱外勞。
    朋友看到我自稱「外勞」。 
    他以為我不知道來自東南亞比較貧窮的國家才可以稱之為外勞。  
    朋友還很好心的勸告我:
    「你不可以說你是外勞啦,你是美國回來的,你是華僑!」


    我來自洛杉磯。
    洛杉磯是一個很特殊的城市,移民人口是多數,
    洛杉磯其實是一個地球村。  
    在高中的時候,認識新朋友的對話通常都是這樣:
    「Hi, my name is xxx, I came from xxx.」
    哈囉,我是 xxx,我來自 xxx 國家。


    就算知道對方來自哪一個國家,
    大家也會好奇地問: 
    「所以你是在美國長大的嗎? 還是什麼時候來美國的呢?」


    因為大家在不同的時間點,來自不同的地方,
    大家已經很習慣這樣的不同,
    也沒有人會覺得來自哪裡就比較高級,什麼語言就比較高級。
    就算是在洛杉磯土生土長的人,
    通常也是從小就和外來的移民在同一個教室上課,交朋友,
    外國移民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少數,
    因為在洛杉磯出生長大的美國人也可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第二代移民,
    或許父母來自其他國家,但是自己也是美國人。
    在洛杉磯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口音,
    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
    當然英文是主要語言,
    但是當大家通常都是覺得會說其他語言很酷, 
    會羨慕懂外文的人。


    我們在洛杉磯的台灣人,講話常常是這樣:


    「啊哩是要上 Freeway 嗎?」
    (一句話有中,台和英文三種語言)


    「待會換 Lane。」 
    (洛杉磯的台灣人都懂這句話的意思,
    可是跟台灣人說這句話,
    他可能會以為你要換輪胎。)


    「食物好像有點冷,要不要 microwave 一下?」
    (通常中英混的時候,英文也會變得不標準, 很自然的就會說成: microway)


    「想去逛 mall 嗎?」
    (我發現一些住台灣的朋友也是這樣說話耶)


    我的老媽「台灣國語」很嚴重, 
    可是在美國住久了,講話也都是混英文。
    台灣國語混英文, 常常弄得別人誤會她說的話。
    可是這就是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必然的結果。
    在洛杉磯的時候, 沒有人會覺得任何人在「秀」任何語言。


    在洛杉磯這樣說話晶晶體很正常,
    這就好像在台灣,大家講話也會混台語。
    例如:
    「我喜歡吃肉圓。」
    肉圓一定是台語發音。  我還沒聽過哪個台灣人用中文說肉圓。


    台灣人只會注意到外國回來的人講話會「晶晶體」。
    卻很少注意到自己講話其實常常是華語和台語混雜的 「晶晶體」。


    不過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就是台灣人講話混台語晶晶體沒關係。
    可是如果是混英文的晶晶體, 
    那就「比較高級」,就是想要秀英文了!


    我剛回台灣的前幾個月, 講話卡卡的, 因為許多單字只會用英文說,
    又怕別人聽不懂,常常要停頓下來想中文怎麼講。  
    我現在幾乎可以説話完全不用英文字。


    今天早上,
    一個也在美國住了幾十年的台灣人好朋友告訴我,
    她昨天被一個台灣人批評她講話故意晶晶體,
    好像是故意「秀英文」!
    她也受不了台灣人這種觀念。


    「美國回來的就很優秀」 這種客套話,
    除了讓人覺得沒有國際觀,
    也讓人感受到國籍的歧視。


    「秀」英文這種概念也是台灣獨有的,
    這到底是歧視講華語的?  歧視說台語的? 還是什麼心態?
    為什麼在媒體上,甚至許多人的觀念上,
    台灣人常常不自覺地顯示出對不同語言有高低之分的偏見?
    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值得探討的事情了。


    ———————
    本文臉書分享連結:


    這是李晶晶,Crystal Lee 的照片。
    因為她拍了一個自嘲的中英夾雜影片,
    在網路爆紅之後,
    多台灣人就把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稱之為「晶晶體」。

  • 加一下我們臉書的粉絲團

    不定時的收到我們最新更新的文章

    Search This Blog

    Powered by Blogger.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