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東 vs 政府的子民】
不久前加入了一個腳踏車社團,有時會和車友們在台北市的河堤騎車。那是我在美國的時候就一直想做的事情,經過多年終於如願以償,覺得很幸福(不過希望河堤旁的野狗少一點,騎腳踏車被野狗追就失去雅致了)。
一次騎車時和車友閒聊,聊到台灣的公務員制度。
我說美國的公務員沒有國家考試,各級政府都跟一般的公司一樣面試,如果應徵者具備工作條件就能錄用,錄取率也不像台灣這樣萬中選一。
例如我在縣政府的時候,主管說他當時只面試五個人。我被選上是因為我在面試的時候答對了每一個問題,並且已經考到多張 IT 證照,再加上我有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的實習經驗(註1), 因而錄取。
當美國的公務員不需要會跳火圈,不需要會飛天鑚地,不需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而是像民間公司一樣,只要有能力證明能勝任工作,就可能得到工作機會。
可是當車友聽到我說,
「美國政府用人唯才,台灣政府用考試來決定哪一個人可以得到政府的鐵飯碗。」
車友非常不以為然說「那是人家會考試啊!」
當時我還覺得奇怪,
為什麼有人認為會考試就有權利讓納稅人養一輩子?
一間公司如果永遠不能開除員工,不論員工做得多差,
都能保障工作直至退休,這種公司會有效率嗎?
在台灣,即使政府部門被裁撤,裡面的員工也會重新分派到其他部門。相較之下,美國政府部門的員工是可以被 layoff 的。
美國的公務員工作只是穩定,
台灣的公務員工作是真正的鐵飯碗!
我在臉書上提出台灣的公務員科舉制度值得檢討的時候,最常見的回應是:
「大家都想要政府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國家級考試當標準,如何確保公平呢?」
首先,如果一份工作,是萬中選一的錄取率,
反映的是待遇太好或者高於市場的平均值。
有網友回覆我公務員的薪水頂多跟民間企業差不多,
並沒有特別好,這樣的論點其實完全站不住腳。
薪資並不是全部的 “待遇”。
(Salary is only part of a compensation package)
員工的待遇包括了:薪水、假期、福利津貼、健康保險,還有工作的穩定度跟前景。
台灣政府有著不合理的鐵飯碗制度,即使薪水低一點也是一票人搶著做。更何況鐵飯碗的關係,許多人進了政府就變成米蟲,也就是說政府的工作通常比民間企業的工作輕鬆許多。當一個工作出現職缺的時候,會有過量遠超過條件的應徵者來爭取,就代表社會認為這個待遇在勞動市場裏是頂尖的。
這樣對納稅人公平嗎?
再者, 一般企業行號能夠以申請人的學經歷,
簡單的筆試或口試來判斷合適的應徵者,
何以台灣的政府工作卻必須額外加考一個國家級的公務員考試呢?
「穩定」是台灣人考公務員主要因素,台灣的政府不會倒,因此不少年輕人大學時就開始準備公職考試。一個萬中選一的工作,等於至少有幾千人苦讀了非常久的時間,甚至長年蹲國考補習班,結果只有一個人被錄取,這種制度不只浪費教育資源,消耗的社會成本也是非常驚人。
至於有網友抱怨,「民間都已經22K了,難道政府聘請的公務員還要低薪?」
這種想法就是把政府當老闆,缺乏 “人民是老闆” 的概念。
當老闆想的應該是如何精簡人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美國的林肯總統說過,政府應該是人民的政府。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可是許多台灣人覺得人民應該受到政府的照顧,考試通過就可以當政府的員工。
或許有一天,我們台灣人會學習用股東的概念把政府當成自己的公司,
希望那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FB share link:
https://www.facebook.com/USASEETAIWAN/posts/2374543039524884
Blog:
https://www.usa-taiwan.com/2019/12/vs.html
註1:
有網友嘲笑我把 NASA 實習講的像點 Pizza 一樣簡單。
「原來在美國,想去 NASA 實習,舉個手就能去了!以為美國人把 NASA 當成 Pizza 了吧?」
美國是相當重視實習經驗的社會,除了學術評比與教育資源,實習跟就業機會也影響學校排名。每間大學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獲的很好的實習經驗,將來在社會上有所成就。而 NASA 是政府部門,他們也希望透過在校實習生的加入跟幫忙和地方的大學做交流。
我就讀的大學距離 NASA 的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開車只要半小時,科系也與 JPL 一直都有交流。
當時一位 NASA 的博士來到我們教室介紹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平常都做些什麼
(製造火箭,製造機器人,登陸火星之類的),
然後他想找一名能幫他們做資料庫的實習生。
老師問班上有誰想去,
許多人還在思考是怎樣的資料庫,自己會不會做,還在猶豫的時候,我已經舉手,教授說「那就你吧!」
台灣人常講「產學合作」,以企業實習制度縮短學用落差。這個天經地義極其正常的事情, 在我敘述自己經歷的時候,許多台灣人卻覺得不可置信,令我相當不解。
我的猜測是這樣: 台灣人從小就在學校不斷地考試,學校也會掛紅布條炫耀哪些學生高分考進了名校。
許多台灣人的世界觀裡,優秀的人需要透過考試跟競賽來證明。成績好分數高的才是好學生,才可能進入好學校,進而獲得更好的機會跟資源,出社會才能從事好的工作。
這樣的 “打怪闖通關” 思想使得他們看到 NASA 自然的聯想美國太空總署一定聚集了全球優秀人才,想必只有頂尖的學生才有這份榮耀進去當實習生。
不久前加入了一個腳踏車社團,有時會和車友們在台北市的河堤騎車。那是我在美國的時候就一直想做的事情,經過多年終於如願以償,覺得很幸福(不過希望河堤旁的野狗少一點,騎腳踏車被野狗追就失去雅致了)。
一次騎車時和車友閒聊,聊到台灣的公務員制度。
我說美國的公務員沒有國家考試,各級政府都跟一般的公司一樣面試,如果應徵者具備工作條件就能錄用,錄取率也不像台灣這樣萬中選一。
例如我在縣政府的時候,主管說他當時只面試五個人。我被選上是因為我在面試的時候答對了每一個問題,並且已經考到多張 IT 證照,再加上我有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的實習經驗(註1), 因而錄取。
當美國的公務員不需要會跳火圈,不需要會飛天鑚地,不需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而是像民間公司一樣,只要有能力證明能勝任工作,就可能得到工作機會。
可是當車友聽到我說,
「美國政府用人唯才,台灣政府用考試來決定哪一個人可以得到政府的鐵飯碗。」
車友非常不以為然說「那是人家會考試啊!」
當時我還覺得奇怪,
為什麼有人認為會考試就有權利讓納稅人養一輩子?
一間公司如果永遠不能開除員工,不論員工做得多差,
都能保障工作直至退休,這種公司會有效率嗎?
在台灣,即使政府部門被裁撤,裡面的員工也會重新分派到其他部門。相較之下,美國政府部門的員工是可以被 layoff 的。
美國的公務員工作只是穩定,
台灣的公務員工作是真正的鐵飯碗!
我在臉書上提出台灣的公務員科舉制度值得檢討的時候,最常見的回應是:
「大家都想要政府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共同的國家級考試當標準,如何確保公平呢?」
首先,如果一份工作,是萬中選一的錄取率,
反映的是待遇太好或者高於市場的平均值。
有網友回覆我公務員的薪水頂多跟民間企業差不多,
並沒有特別好,這樣的論點其實完全站不住腳。
薪資並不是全部的 “待遇”。
(Salary is only part of a compensation package)
員工的待遇包括了:薪水、假期、福利津貼、健康保險,還有工作的穩定度跟前景。
台灣政府有著不合理的鐵飯碗制度,即使薪水低一點也是一票人搶著做。更何況鐵飯碗的關係,許多人進了政府就變成米蟲,也就是說政府的工作通常比民間企業的工作輕鬆許多。當一個工作出現職缺的時候,會有過量遠超過條件的應徵者來爭取,就代表社會認為這個待遇在勞動市場裏是頂尖的。
這樣對納稅人公平嗎?
再者, 一般企業行號能夠以申請人的學經歷,
簡單的筆試或口試來判斷合適的應徵者,
何以台灣的政府工作卻必須額外加考一個國家級的公務員考試呢?
「穩定」是台灣人考公務員主要因素,台灣的政府不會倒,因此不少年輕人大學時就開始準備公職考試。一個萬中選一的工作,等於至少有幾千人苦讀了非常久的時間,甚至長年蹲國考補習班,結果只有一個人被錄取,這種制度不只浪費教育資源,消耗的社會成本也是非常驚人。
至於有網友抱怨,「民間都已經22K了,難道政府聘請的公務員還要低薪?」
這種想法就是把政府當老闆,缺乏 “人民是老闆” 的概念。
當老闆想的應該是如何精簡人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美國的林肯總統說過,政府應該是人民的政府。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可是許多台灣人覺得人民應該受到政府的照顧,考試通過就可以當政府的員工。
或許有一天,我們台灣人會學習用股東的概念把政府當成自己的公司,
希望那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FB share link:
https://www.facebook.com/USASEETAIWAN/posts/2374543039524884
Blog:
https://www.usa-taiwan.com/2019/12/vs.html
註1:
有網友嘲笑我把 NASA 實習講的像點 Pizza 一樣簡單。
「原來在美國,想去 NASA 實習,舉個手就能去了!以為美國人把 NASA 當成 Pizza 了吧?」
美國是相當重視實習經驗的社會,除了學術評比與教育資源,實習跟就業機會也影響學校排名。每間大學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獲的很好的實習經驗,將來在社會上有所成就。而 NASA 是政府部門,他們也希望透過在校實習生的加入跟幫忙和地方的大學做交流。
我就讀的大學距離 NASA 的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開車只要半小時,科系也與 JPL 一直都有交流。
當時一位 NASA 的博士來到我們教室介紹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平常都做些什麼
(製造火箭,製造機器人,登陸火星之類的),
然後他想找一名能幫他們做資料庫的實習生。
老師問班上有誰想去,
許多人還在思考是怎樣的資料庫,自己會不會做,還在猶豫的時候,我已經舉手,教授說「那就你吧!」
台灣人常講「產學合作」,以企業實習制度縮短學用落差。這個天經地義極其正常的事情, 在我敘述自己經歷的時候,許多台灣人卻覺得不可置信,令我相當不解。
我的猜測是這樣: 台灣人從小就在學校不斷地考試,學校也會掛紅布條炫耀哪些學生高分考進了名校。
許多台灣人的世界觀裡,優秀的人需要透過考試跟競賽來證明。成績好分數高的才是好學生,才可能進入好學校,進而獲得更好的機會跟資源,出社會才能從事好的工作。
這樣的 “打怪闖通關” 思想使得他們看到 NASA 自然的聯想美國太空總署一定聚集了全球優秀人才,想必只有頂尖的學生才有這份榮耀進去當實習生。